年。

肉吃到嘴里,到时候回家被马鞭打手心,还是鞋追杀似乎,都随他们夫妇,反正她皮糙肉厚痛不了。

除了家书外,家里还寄来大半麻袋的东西,比韩景的两麻袋少些,但也少不了多少。

叶榆也拆开大概看了一眼,多数与防寒有关,还有一小卷新布,她妈肯定又欠纺织厂同事一屁股人情。

此外还有些吃的,一罐酱光瓜,一坛辣白菜,几斤老冰糖与糖霜柿饼。

对于王来娣来说,买冰糖肯定比那些包裹着五颜六色糖纸的水果糖来的实惠,给女儿买的时候也下意识挑了这个。

冰糖也的确很甜。

叶榆含着冰糖,目光放到激动不已的花菲菲和徐飞那边。

两人都来自南边儿,他们写的家书指不定才刚刚到家呢,回音自然也很慢。

他们俩收的信来自燕京报社。

花菲菲也没想过自己的文章竟然真能上报纸,她觉得自己写的和徐飞差距有点大,也不像韩景那样总说出一些鼓舞人心的话儿,知道了解的东西还不如村民。

这么一看,会不会报社寄错了?

报社当然不会寄错的,寄回来的除了信,还有几张现金。

八毛钱。

是的,只有八毛钱。

不算多,但花菲菲登上报纸那篇文本来也不长,可能还不到一千字,这么想想,千字八毛其实还不错。

那家报纸叫青年日报,收到知青的投稿很是惊喜,这正是他们需要的作者之一。

花菲菲的文章也没有她自以为的那样糟糕,行文流畅,特别擅长描绘细节,笔下的人物故事都栩栩如生,尤其是知青下乡时孤独无助的心理,还有后半段在老乡的帮忙下清理猪圈写得又幽默又生动。

因而被他们选择。

花菲菲才不管稿费多少,能上对她来说就是天大的欢喜,这可是她人生第一次挣的工资,等下去称几斤瓜子分给同伴,还有村里帮助过她的人。

徐飞也很开心。

与花菲菲不同的是,他对稿费非常感兴趣,收获比花菲菲多得多。

徐飞收到有大概七、八封信,他写的最好的那篇,几乎每家报纸都决定刊登,包括主流日报。

剩下没刊登的,要么因在其他省在

章节目录